同样是演“毛主席”,古月唐国强的区别,一个像油画一个像演员_【快资讯】

 古月这辈子活得挺坎坷的。


还没记事,父母就相继去世,后来被人送去孤儿院,又遇上了战争,也吃不饱饭。


是后来解放军进城,解放了桂林,在孤儿院发现古月和她的姐姐,把他们救了下来。


从此,军队就是古月的家。


但古月没有想过会成为一名演员,尤其是演"毛主席"的特型演员,走上演员这条路,是一次巧合,也是一次命运的馈赠。




有一年,古月出差,在绿皮火车上,有同志握住了他的手,说他长得像毛主席。


古月很疑惑,下了车后买了张《毛主席去安源》回家后对着镜子反复照,但他拿不准,又带着画像到办公室去问像不像,同事起哄,要是嘴角下有颗痣就更像了。


古月于是又拿笔在嘴角下点了颗痣。


可,那是特殊年代,古月带着画像去办公室的模仿,被上级领导知道后,严肃批评。


原本古月以为这事就过了,没想这仅仅是开始,而也正是这次模仿改写了他的命运。




1978年,文艺界有项重要的政治任务,要在全国全军物色扮演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特型演员 ,各大军区都纷纷报人上去。


古月也被首长报了上去。


那年,82岁高龄的叶剑英,拿着放大镜,在几百张候选照片里,不断地审视。最后在一张叫"胡诗学"的照片背后画了个圈。


这个胡诗学,正是古月。


1981年,古月被调去了八一电影制片厂,成了特型演员,可实际上,古月犹豫过。




那一年,古月44岁了。


按照了演员的生涯轨迹来看,44岁的演员,经历了少年的浮躁,青年的沉浮,这是演员最好的年纪,是青年演员的黄金生涯。


但,古月没经历过。


生命里的前44年,他一直都在搞文字创作和绘画,没有接触过表演,甚至连舞台也没上过,他打退堂鼓,给姐姐写信,姐姐告诉他:你是军人,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。


妻子也鼓励他,要去。


不久后,古月背着包去了北京。






在北京的日子不好过,44岁的古月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,事实上,这么多年来他也从来不谈自己的勤奋与努力。


为演"毛泽东"的付出都是后人透露的。


古月为了演好主席,他跑遍了整个北京城的博物馆,资料馆,影像馆,搜集了主席600张照片,每天把自己关在宿舍里,反复看,那会儿,可没什么视频资料给古月。


视频胶卷太贵了,古月买不起视频资料,去单位找吧,单位又有严格的时间限制。


没办法,古月只有对着镜子想象。


这很难,那会儿主席的回忆录和传记都还在整理,古月只有去历史资料馆找资料。


他只有把自己想象成主席,想象那份艰辛与智慧。。1981《西安事变》,古月第一次出演主席,其实没多少戏份,但是他却在备戏的几个月里,写下十多万字的心得。






可,心得写完了,古月还是觉得不满意。


心得写得再多,古月发现自己也难以抵达主席的内心深处,他没办法做到那股沉稳,


更重要的是。


他是个新人演员,本就半路出家的,让他的首次银幕表演,留下了太多的痕迹。


痕迹太多,让观众一眼就看出来是演的。


古月想尽可能地让观众不出戏,于是他开始抛弃自我,完全按照主席思考问题,处理问题的方式来生活,从生活起居到言谈举止,完全主席化。他的一条毛巾,一直用到脱毛开裂,吃饭也是顿顿不离辣椒。等到在镜头前一出现,大家都一致说,太像了。




上世纪90年代后,古月在不断地沉淀和进入角色后,也迎来了自己的演艺事业巅峰期。


而,古月对自己的认识很清晰。


每年他都收到成千上万的信,走到大街上被人认了出来,他也大方跟人合影,就是在饭店吃饭,古月也是立马放下碗筷和人合影。


妻子曾跟古月说,希望他能自私点,对自己好点,但是古月却说:「主席是中国人的主席,老百姓爱的不是我,是主席。」




  


某种意义上,古月跟其他的"体验派技巧"的演员不同,别人可能演戏就一个角色,体验几个月就够了,而古月是特型演员,他为了让尽可能贴近"主席",牺牲了部分自我人格。


这也使得,有的时候你很难把古月的真实性格和主席区分开来,在多年的时间里,他的动作语言是最像主席的古月版的"毛主席"是中国银幕史上,最亲近的主席。


古月牺牲的那部分自我,真正地融入了主席的一部分特质,并且在艺术的加工下,古月把那股特质更接近大众,更接近生活的古月。


这是后来任何演员都没做到的。




纵使是唐国强的"主席"也少了神韵。


这也不怪唐国强,古月的"主席"太过深入人心了,且不谈靠近主席,他离古月也有距离。


因此,1996年唐国强在《长征》里第一次出演主席,很有压力,他怕搞砸,也怕辜负人们对他的期待,要知道他是唐国强,演主席前,唐国强演了94版《三国演义》里的诸葛亮。




94版的诸葛亮被奉为,中国银幕史上最有神韵的诸葛亮。唐国强的从眼神到肢体全是戏。


他要演"主席"全国的观众都盯着他。


巨大的压力和深思熟虑下,唐国强发现自己演不出来"神似原型"的古月,古月留下的这座高山,他是怎么也跨不过去的,于是唐国强决定另走一条路,留下自己的特色。


唐国强决定用艺术创造的规律去表演。


当然,没有意外,唐国强搞砸了。




第一次在《长征》里出演主席的唐国强,被观众铺天盖地的骂,不是他演的不好,而是人们总感觉唐国强有些太端着了。


上不去,也下不来,总觉得差点什么。


唐国强自己也不断在思考这个问题,但是他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想法。2001年电视剧版《长征》提上了日程,唐国强又演主席。


这一次,唐国强抛弃了形象上的像,他让主席有了更多的细节,用他自己话来说:"一集戏里面能有五处让人感到外形挺像就够了,不可能做到重现照片那样,要真这么拍就完了,这个角色肯定就毁了。"




在唐国强看来,古月的神似主席是他做不到的,此外在某种程度上,古月的"神似"有一些固化的思维,看古月就像是在看主席的油画。


唐国强希望角色能流动起来,他希望角色是动起来的,而不是静止的,于是在后边拍"主席"的时候,唐国强都会刻意去寻找一些场面调度,形体变化,甚至一些语言变化。


比如1999年《开国领袖》的时候,唐国强就跟导演提出来了,地图太大了,能不能把地图从墙上改摆放在地上,地上的感觉不同,摄影机是直接对准屁股,角色可以可以拿着放大镜撅起屁股在地上看。


这样的主席,跟场景和观众都是有交流的,镜头也能活起来,也能让主席没架子更亲近。




但唐国强的"艺术规律"的处理,让他有了戏剧舞台的表演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唐国强的戏剧舞台的表演让主席有了更多细节,但也因此暴露了唐国强饰演时留下的表演痕迹。


这也就使得,唐国强版的主席虽然好,但是却跟观众始终有着距离,而且这股距离有些太过遥远,历史上的主席是真诚,自信,亲近的,但是这种真诚和自信是无法通过表演能够诠释出来的,要表演就得像古月那样,尽可能的去模仿去靠近,尽可能的还原。




只是,唐国强不是古月。


从唐国强决定用艺术创造的规律去饰演"主席"的时候,唐国强的表演注定是符合合理的相信,但却与观众始终有距离的。


这引来很多争议,时至今日都还在被探讨。


但没办法,对唐国强的争议是必然的。




电影的表演的"真实表演"和"戏剧表演"本身就截然不同,前者更接近"生活",后者更接近"创作",这两者之间本无好坏,在"帝王将相"上"戏剧性表演"更好,更丰富更立体。真实表演,更适合那些家长里短的温和剧。


到底是选择"真实表演"的亲近感,还是选择"戏剧表演"的疏远感,这是一道选择题。


也是古月和唐国强的表演根本区别。


萝卜青菜,也各有所爱。



评论